7月4日,“探访中国凉山·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”主题采访团到达此行第五站喜德县。热辣的骄阳下,采访团先后走进两河口镇三合村和且拖村茶业产业园区,体验喜德产业发展之变与乡村振兴衔接之举。
三合村:小蜡虫撬动大产业
巍巍的博青霍普山脚下,喜德县两河口镇三合村各村寨田间地头、房前屋后都被葱郁的蜡树所包围。“我家种有八百多株蜡树,今年估计能收到600斤左右蜡虫,每斤蜡虫能卖80元,收入5万元左右。”村民阿克巴加在谈到养蜡虫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后,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两河口镇,地处喜德县东部,米市河与巴久河在此汇成孙水河而得名。三合村是该镇涉及到蜡虫产业的有5个村1个社区里的一个发展典型。蜡虫产业是两河口镇的特色产业,也是凉山州唯一的蜡虫产业基地。
据三合村村支部书记马晓涛介绍,蜡虫产业在三合村占据了“天合、地合、人合”三大优势。
其一,三合村独有的地理优势。气候四季暖和,日照充足,雨水充沛,特别适合种植女贞树和养殖蜡虫产业。据文史资料记载,早在明清时期,这里就有种养蜡虫的传统,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。
其二,蜡虫产业前景广阔。蜡树俗称女贞树,是生态林也是产业林。白蜡虫,别名蜡虫,白蜡虫所分泌的白蜡为中国特产,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蜡。蜡农们把虫种寄生在蜡树上,虫种会分泌出一种白蜡虫,再把白蜡虫寄生于白蜡树上,从而产出白蜡。白蜡可广泛用于化工、航空、国防工业、医药等领域,成了天然、宝贵的原料。
其三,在长期种植经验的积累下,2010年,马晓涛成立了蜡虫协会,自己担任蜡虫协会会长,组织蜡农到四川峨眉山市、云南省巧家县等地参观蜡虫产业、学习种养技术,引进优质虫种,不断探索出了一种轮换养虫的新种养模式。每年四月蜡虫摘收完后砍掉枝丫,让蜡树长出新的枝丫、萌发出嫩绿的叶子,吃到嫩绿叶子的蜡虫,就能长得更大,结得更多,发展得更好。但砍掉枝丫后,蜡树只能三年两收,蜡农为了年年都有收成,采用轮换养殖蜡虫的方式,既控制了每年采购虫种的大额开支,也保障了蜡农们年年丰收,可持续发展。
目前,该村已有女贞树(蜡虫树)40多万株,今年采摘蜡虫10万斤,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,人均增收3000多元。十四五期间,两河口镇将扩大女贞树(蜡虫树)的种植规模,计划在40万株的基础上扩大到50万株以上,增加规模化种植2000亩,争取让老百姓人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。
且拖村:小茶树做好茶叶大文章
随后,记者来到距喜德县8公里的且拖村,这里成昆铁路沿村而过,孙水河沿村而流。且拖村茶业产业园坐落在半山腰的山峦叠翠间,一排排茶树整齐排列,脆嫩的茶树新芽正在骄阳下奋力生长。
好山好水出好茶。茶叶园内,千亩茶树间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茶叶采摘,三棵千年福鼎白茶树点缀其间,更显优雅之态。
据且拖村村支部书记的日约体介绍,且拖村平均海拔达2000米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温和湿润、冬暖夏凉,光热资源十分丰富。2017-2021年,该村共建成茶园1000亩,目前部分茶叶已开始采摘,平均每亩增收6000元,去年丰产的茶农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。
“这里每年采茶期有9个月,从3月份至11月份,由于昼夜温差大,这里种植的福鼎白茶茶微量元素含量较其他地方高。”玛果农业茶叶公司唐小强告诉记者,按照喜德“打造一核、发展一带、开发一片、带动全县”战略部署,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,当地已规划出现代化产业茶园3000亩,向具有喜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路子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