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轻走过这青石的小巷,
这就是老街的记忆,是礼州古镇那悠悠的情思。如今的礼州古镇,成为了历史文化名镇,在发展的大潮中,焕发着勃勃生机。
礼州镇田坝村“红色文化旅游路”。
老街悠悠的生活
礼州古镇分为东街、西街、南街、北街,及顺城街、卫生街等古街,每条古朴的老街悠悠长长,都伴有青石的小巷、历经岁月斑驳的墙,和那深深的庭院。
礼州的每条街每天都很热闹,既有背背篼、卖土烟的乡民,也有穿着时髦的男女青年。小巷深处的小卖部里,古旧的茶几上摆满了香烟,理发店里仍是旧式木椅,中药铺旧式药屉的铜把手闪着微光,茶馆里男女在歇脚、聊天、看电视,女人们在街边做着鞋垫,鞋垫在她们的手里变成了很时髦的图案,那五彩缤纷的一双双鞋垫成了礼州民间艺术之一……礼州古镇那古朴、宁静的生活,礼州人朴实、热情,让人感到温馨与惬意。
走入礼州古镇的大街小巷,特色餐饮比比皆是,走入古色古香的唐家大院,在那明清风格,古朴典雅的四合院里吃一顿“九大碗”,定会让你回味那种乡野久违的味道。礼州的豆瓣、豆豉、腌菜,色泽鲜美,味道可口,成为大家佐以早餐的首选;做工细腻、有劲道的丝雨纺面条,汤圆粉是礼州的特产之一;而酸辣可口的南街凉粉、爽口不腻的窝子油饼不但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小吃,也成为外来游客不得不垂涎的美食。
在礼州街上,你也许还会有别样发现:这里茶馆星罗棋布,大大小小至少有50余家,尤以南街和北街为最。男人们,甚至还有女人们,他们没事时就到茶馆里喝茶、看电视,把个茶馆挤得满满当当。在老茶馆迅速消失的今天,礼州老茶馆依然越开越多,理所当然地成了礼州茶文化的一部分。这是一道风景,更是古镇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。
是的,每个礼州人,都爱喝茶,而基本上都爱到阳光的街头去晒太阳喝茶,因为这是古镇传承下来的安乐祥和的惬意生活的一部分。随意走进礼州一家茶馆,里面均其乐融融,有的人喝茶聊天,有的打麻将,有的玩字牌……坐在茶馆里,会听到老人们给你讲述礼州的过去和今天。他们讲述古县衙和钟鼓楼的雄伟与壮观,讲述红军1935年长征时过礼州打富济贫、召开礼州会议的光辉历史。
家住北街的边仕光等老人,家里电器一应俱全,但是他们不喜欢待在家里,而好坐茶馆:“我喜欢的就是茶馆里这个气氛呀! 走走漂亮的老街,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喝花茶,现在这个日子越来越有过头了,当然要感谢共产党为我们创造好生活哦!”老人们乐呵呵地
而如今的礼州茶馆,不光是休闲娱乐的地方,也成了交流的地方,茶客们
茶友说有一农户的耕牛要卖,而曾明的邻居正打算买耕牛。曾明趁机就当起了“经经客”(中间人)。经过他的撮合,两人满意成交,而他就是费了点口舌,竟然也得了几百块钱的介绍费。从此,曾明在农闲时就将茶馆当成了他的临时“办公室”,你还别说,他还时时有生意可做呢。
古镇勃勃的生机
古镇的历史很深远,更悠长,遇到春节及重要假日,礼州庙会必将延续,热热闹闹地举行,耍龙灯、扭秧歌,让古镇充满着古老而现代的生机。
礼州古称“苏祁县”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,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驿站,拥有“蜀军安营驻戌,太平军筑台吊鼓,工农红军打富济贫”等光辉史迹,特别是在1935年,红军长征经过礼州,先后在这里住了6天,长征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、驻军最多的乡镇。在礼州期间,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,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,并首次正式提出“长征”一词,因而这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浓厚的历史沉淀及文化内涵。
礼州庙会好热闹。
礼州这个历史文化名镇,踏着光辉的历程大踏步前进着。近年来,在乡镇机构改革与发展中,将以前的月华乡划归于礼州范围内,中国最年轻的“中国·西昌知青博物馆”,加上古镇文化,花卉、蔬菜及月华油桃乡村产业发展,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亮点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礼州围绕实施西昌市委“11133”发展战略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增进民生福祉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为落脚点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突破口,围绕“红色礼州、千年古镇、花果之乡”发展定位,按照“农业兴镇、文旅强镇、城建靓镇、治理优镇”战略思路,全面开启发展新征程。
目前,礼州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,正深入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,依托礼州花果产业资源优势,顺应农产品高端化、品牌化、差异化发展新趋势,实现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,全面做好“花”文章,促成万亩花卉齐开放的生动实践;在打响“果”品牌工作中,促成农家水果四季香的生动实践,并大力提升“菜”技术,促成绿色蔬菜
全镇还以挖掘提升红色、古镇、知青、书院“四大主题文化”为突破口,着力推进科教兴镇文化振兴培育省级百强中心镇为目标;以百镇建设试点镇为基础,围绕“城建靓镇”战略,抢抓机遇、借力借势,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,提升城镇功能
礼州古镇一角。
在古镇规划与建设中,目前已加快完成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,以礼州古镇开发保护等规划为基础,坚持保护与开发同部署、同
来源:凉山广播电视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