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,“地广人稀”、“贫困”、“落后”,依然是和凉山联系最紧密的几个词语。
的确,作为全国深度贫困“三区三州”连片特困地区之一、全国典型的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样本,贫困量大、面广、程度深,大凉山脱贫任务道阻且艰。
但也正因退无可退,才能激发背水一战的勇气。
一组来自官方的数据,演绎了大凉山正发生的时代变迁:
截至2018年底,减贫人口65.94万人(原97万人)、退出贫困村1454个(原2072个),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.8%,降至7.1%…
而作为普通人,个人感受得出的结论,远比数据更为直观。比如,最近流行的一个小测试:
在搜索引擎,输入“为什么+地名”,下拉框会自动显示搜索最多的提问,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区域内,大家最关心的话题。
如果输入“为什么+成都”,你会非常意外地发现,排在第一位、成都人最关心的居然是:
成都人对大凉山,为何如此情有独钟?因为:
凉山,这个曾经遥远的“穷亲戚”,已摇身一变,成为成都人的诗和远方、休憩身体和心灵的后花园。
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,我们将视线放到大凉山,在青山绿水之间、沧桑巨变之中,探寻这片土地神奇且独特的魅力。
如今成都人心目中的大凉山 杨琳 摄
雅西高速通车了,最激动的似乎不是凉山人,而是成都人。
之后,每逢节庆假日,你都会看到,这条“最美高速”上,无数“川A”一路向西,连绵不绝,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。
即使堵车,也堵不住成都人去凉山的热情,说好了下次不再来凑热闹,但总长不了记性。
大凉山上 邓邦敏 摄
成都人对大凉山的痴迷,源自两种完全背道而驰的生活样板,它们互不排斥,体现出了强大的互补性和吸引力。
一句“蜀犬吠日”,道出了盆地中人的心酸。
只有成都人能深刻理解,在常年阴湿多云盆地生活久了,对阳光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向往、崇拜和喜爱。
被紧张局促的日子、小步快跑的工作节奏、狭小的个人空间羁绊,受困于物质欲望、消费主义的城市人,偶尔也会向往另一种辽阔、粗犷的生活,在山水间舒展天性,在阳光草原上释放自我。
偏偏凉山,和成都人关于“阳光天堂”的想象,不谋而合。
邛海二期湿地 郭建良 摄
奔跑吧,西昌 李小平摄
凉山,是得天独厚的“阳光之城”,养育了糖分充分的水果,也造化了独一无二的绚丽景色;
邛海的微波,泸沽湖的倒影,展现了大凉山温柔的一面;火把节升腾的烈焰,赛道上翻滚的马蹄,粗犷豪气的民族风情,烤肉和烈酒,都化成了成都人耳边的一声召唤:
“走,切凉山耍。”
凉山,是成都人的诗和远方。但向往凉山的,不光是成都人。
火把节 宾文才 摄
再来看一个数据:
2018年,凉山接待游客4595.99万人次;而预计2019年,这个数字将达到4836.85万人次。
另一个作为参照的数字是,凉山总人口:530万。
大凉山魅力何在,能吸引近半亿人次,每年来往于这片相对遥远的土地?
以下,是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读:
“处处皆美景,四季均宜游”
景美,景多,景密,是凉山旅游的一大特点。
经过多年苦心经营,地处“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”腹心地带的大凉山,拥有多达160多个景区景点,堪称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的完美结合。
名片一:邛海泸山
邛海泸山景区,位于西昌市境内,核心景区面积80.6平方公里。
邛海的名气无需多言,而它的几个“唯一”、“第一”,并非人人皆知:
邛海是四川省境内第一大天然淡水湖;邛海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,珍稀鱼类鸟类栖息地,也是全国首批、四川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
邛海湿地 曲木子撒 摄
百鸟归巢 叶昌云 摄
游在邛海湿地 李小平摄
泸山奇秀,与邛海山水相映,古树参天,儒、释、道三教共一山,古有“川南胜境”美誉。
难得可贵的是,邛海泸山与西昌城区毗邻,足不出城,即可领略山、湖、城相依相融的组合景观。
许多成都人向往的生活里,邛海边浅饮小憩,吹风晒太阳,是必须完成的选项之一。
邛海全貌 郭建良 摄
泸山光福寺 魏建生 摄
泸山光福寺 叶长智摄
名片二:泸沽湖
“高原明珠” 泸沽湖,是摩梭人世世代代的家园。
泸沽湖的名气不亚于邛海泸山,远离城市喧哗,被称为“神仙居住的地方、香格里拉的源头、母系氏族的活化石”。
其最独一无二、至今保留的“男不婚、女不嫁”的走婚习俗,为其增加了一份神秘和浪漫。
泸沽湖晨雾 胡仲平 摄
里格岛、泸源崖、情人滩、草海走婚桥、格姆女神山……泸沽湖处处都是景色。
神秘的香格里拉腹心地 冷文浩 摄
名片三:螺髻山
螺髻山国家风景名胜区,被誉为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、“世界古冰川地质公园”、“动植物王国”、“生物资源基因库”。
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,更是世界最大温泉瀑布,曾被央视赞誉“世界最美温泉”。
霞映螺髻山 林毅 摄
“高山湖泊,冰川刻槽,杜鹃花海,角峰刃脊,云山雾海,原始森林”…
螺髻山景区生态景观、地质景观丰富多样,吸引的不只是游客,生物学、地质学研究者,摄影、登山探险爱好者更是慕名而来。
金色仙草湖 叶昌云 摄
螺髻山瀑布温泉 宋明 摄
除此之外,大凉山美景举不胜举:
享有“天下第一灵,川南第一山,攀西第一寺”美誉的灵山国家4A级景区;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;蜀西南第一奇洞,安哈彝寨仙人洞;"凯地里拉"温泉(氟含量达到中国医疗热矿水水质命名标准,堪称 "氟泉"极品)……
目前,凉山全州A级景区已达35家(其中4A级景区11家),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,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。
春光水暖 黄伟寿 摄
木里寸冬海 叶昌云 摄
恰朗多吉 邹森 摄
“古老文化,交融民族风情”
除了自然美景,凉山的风情和魅力,还来自于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。
它,是世界彝族文化的中心,是神秘奇特的毕摩文化传承地,有傈僳族的山歌悠扬,也有布衣族三月三传歌送情的浪漫…
凉山历史文化悠远,民风民俗极具独特性,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、赛马、摔跤、选美、火把狂欢…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。
凉山也是非物质文化荟萃之地,国家、省、州级非遗名录项目达373项。
朵洛荷 胡仲平 摄
斗鸡 单孝勇 摄
火把节狂欢夜 郭建良摄
火把狂欢夜 郭建良 摄
孔雀开屏 古道伦 摄
赛马 胡小平 摄
火把节摔跤 邹世震 摄
快乐的磨儿秋 陈海 摄
身着传统服饰的木里藏族姑娘 王伟 摄
多样的民族文化,带来的是另类新奇的美食体验。
彝族特色烧烤、烧煮炸土豆、彝族酸菜汤、蒸煮苦荞巴等、子鸡辣子汤、特色腊肉、香肠、血肠、包腊肉、连渣菜、坨坨肉、岩鹰鸡、黑山羊、邛海醉虾、杆杆酒……
到凉山,是眼睛的旅行,也是舌尖的旅行。
傈僳族人家的午餐 郭建良 摄
杆杆酒,心连心 吉孜哈土 摄
传统彝餐
凉山特色烧烤
醉虾
常年平均气温17℃的“阳光天堂 ”
“阳光城”,是凉山的另一张名片。
话说,始建于1970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选中这里,除了纬度低、海拔高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全年日晴天数达到320多天,“是火箭发射的好地方。”
作为我国目前执行发射任务最多的航天发射中心,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是“北斗”卫星、“嫦娥”探测器的唯一“母港”,成为西昌的地标之一。
嫦娥奔月 魏青 摄
凉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常年平均温度17度、空气优良天数99%以上,pm2.5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国前列;
更为重要的,凉山全年无雨日达250天,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,夏无酷暑、冬无严寒,成为当之无愧的避暑、避寒、阳光康养胜地。
目前,凉山拥有各类康养机构80家,每年吸引近20万人来此康养度假。凉山,正在成长为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未来,大凉山后劲十足
除了绚丽多彩生态旅游资源,未来10年、20年,大凉山的后劲在哪?
清洁能源,凉山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地区,太阳能、水能等清洁能源富甲天下,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000多万千瓦、占全国的15%;
四川最大清洁能源基地,凉山 冷文浩 摄
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,是全国农产品优势区、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;
战略资源得天独厚,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域;
蓝天下的风景线 游晓军 摄
而随着扶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推进,凉山的巨大潜力,也正在得到释放。
将聚焦聚力脱贫攻坚视为“头等大事”、将转型发展作为“第一要务”,2018年,凉山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533.19亿元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.2亿元,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,被命名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”。
凉山,未来可期。
结语:去凉山,邂逅一段奇幻之旅
从成都,经雅西高速前往凉山,开车需要5个小时左右。
其间的400多公里路,并不是一趟乏味的旅程,它甚至可以算作旅行的重要部分——从群山峻岭中打马而过,穿过平原、穿过丘陵、再行走在云端,领略风光的变幻。
从路边的风景里,你似乎也可以感受到,这个遥远、原始、多元的地方,已经发生,和正在发生的变化。
如果说,穿行在美国著名的“50号公路”,是为了享受那荒凉而广阔的美感,那去凉山,就是为了告诉你,旅行的意义,并不光终点,那沿途的风光,也是丰富多变的体验。
最近想去凉山的朋友,约吗?